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苏士澍谈书画收藏

shxw 2008-05-05 软笔书论 评论

    3月17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苏先生刚刚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他兴致勃勃地谈起委员们关于中小学生要学习书法、学习繁体字的提案。随后,记者与苏先生就书画界普遍关注的收藏问题也作了交谈,现摘其要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手记

    苏士澍 1949年出生于北京,现为文物出版社社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出版有多卷本《中国书法艺术》等。

    记者:几年前有人提出,收藏当代书家的作品,无异于收藏废纸,即所谓的“废纸论”。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苏士澍:就当代来说,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展。书法作为中国的国粹,在近30年当中,同样取得了飞快的发展,这点通过历届的国展也可以看出,我们的水平在逐渐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在许多书法爱好者,特别是一些有志之士都热衷于收藏,很多企业家也在进行收藏,收藏一些名家、大家的书作,而且这种现象很普遍,并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的风尚。这在中国当代,是很难得的,绝对是一个好现象。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写字的、追求艺术的人来说,既然是艺术,就得被大家所公认,才能与“艺术”相匹配,书法也不例外。书法与其他艺术一样,是真、善、美的结合。相信大家都喜欢真、善、美的东西。有的书作可以风行于一时,但未必可以流传下去。这就要求写字的人要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迈出创新步伐。只有被广大人民所理解,你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有生命力才会升值。相反则价值就会下降。音乐、绘画等也是艺术,但它们的受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书法不一样,它太普及了。书法的受众面广,凡中国人都会写中国字,凡是认识字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写字的人要有深厚的功力,才能征服大众。中国书法从老祖宗流传到今天,有几千年的历史。历史的积淀就意味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就要求我们的书作必须要有继承。如果没有继承,你就不可能被大众所认可,不被认可和接受,你的市场价值就不可能上升,这是相辅相成的。从这点来看,对于学习书法,不管是对专业作者还是业余爱好者来说,对其要求远远高于其他门类。一要有深厚的功力,另外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比如郭沫若、林散之,在开始的时候其作品价格都是很低的,现在几万元一平尺,为什么?因为,第一,他们有深厚的功力;第二,书作被大家所接受;第三,它有传统文化作铺垫,所以它升值。而我们有的书家有创新(这是值得发扬的),但如果只是创新而传统功力不行,还是不会被大家所接受。这个情况就是你风光的时候,或者说你居高位之时,也许有人高调附和,一旦地位不保从此沉寂,就会被人遗忘,书作也成了废品。所以有很多人说收藏当代书法就如同收藏一堆废纸,指的就是这些。

    字的好坏不是一概而论的,而是具有双重性。我们十几亿人都会写字,好坏都知道,比如你写的跟《兰亭序》一模一样,大家会认为你没有创新;但是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传统功力,大家又不认可你。现在很多青年人一味追求创新,认为自己和其他流派不一样,风格也不一样,以创新来掩盖自己功力的不足。这些作品也是人们所说的一堆废纸。

    记者:现在许多人对收藏界的一种状况不甚理解,即当代一些在世的水平平平的书家的作品,竟然比已故大家们的作品的价格还要高,这是什么缘故?

    苏士澍:其实,绘画也一样存在这种现象。当代的一些书家作品价格比民国、晚清的都高,而民国、晚清的功力很好,但价格不如当代。原因有很多,其一,当代书家还在世,可以确定是真人、真作;过去的流传至今,存在赝品。更重要的是有些企业家需要一些当代的艺术家对企业作一些书画,从内容到题材都是按照需求者的具体要求去做,不像古人之作,是什么就是什么。即活着的人能满足企业的许多切身需求,根据具体的需求创作。有些作品还真的是精品,收藏者也很满意,所以价格就高了。这种现象应该是主流。其中当然也有炒作现象,这是其二。有很多人通过炒作自己来达到高价,这是属于一种不正规的手段。在某一时期,其作品价定很高,但是就长远历史来看,只要作品的艺术标准达不到人们心目中的定位,很快就可能掉价。这种情况是一块试金石。当你位居要职时,可能炙手可热;一旦落寞,时过境迁,便不再被人提起。相反,有些人没有虚名,但功力很好的;没被人炒作,作品很便宜,这时就有人大量收购。这是藏家们的慧眼,也是真金不怕火炼的表现。

    不管真的是一堆废纸还是炒作,这都是表面现象,都不是实质。实质问题是需要我们对书法作品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既要有传统功力,还要让自己的风格达到人们所希望的真、善、美的标准。这样,作品就是永恒的,可以永远升值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引申,价值的实现应该是像金字塔的营造,不断地积累沉淀,不断地向上进步。在原有深厚的基础之上去突破、去创新,让精华和亮点成为最顶端的辉煌。

    记者: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在不断提升,书画收藏热也在不断升温,您能展望一下书画收藏的前景吗?

    苏士澍:近些年来,随着书画作品走向市场之后,态势良好。虽然假作层出不穷,但真品市场还是为主导,总趋势还是热潮,呈现不断升温。书法、绘画与市场联系密切,整个前景还是不错的。

    面对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我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应该发挥好这个平台的作用,让书画家和收藏家在这个平台上各尽其能。就我们近两年的工作来说,从2006年到2007年,我们从各个拍卖平台上选最好最高的记录,前100名编录在《金榜题名》中。把当代著名书画家通过市场的客观反应,从侧面呈现其价值,清楚看出中国拍卖市场走向。这样一来,书画走向了市场化,这也就对作品有了更直观的要求:一要保真,二要保值。因为市场是有说服力度的。那么对于我们书画家来说,首先要认真创作出精品,赢得收藏家的慧眼;其次是个人的艺术创作与时俱进,在用良好人品说话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但是,书家不能完全以市场来衡量其价值,因为有些不错的书家不走市场这条路,也是全面完好的大家。

    市场现状如何?书作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们要给收藏家一个客观的公正的求证,让他们心里有数,像之前说的那样,第一,能够做到保质,保证质量;第二,保值,保证升值;第三要给他们一个前景预测,看看哪些书家适合投资,哪些不适合投资。做到市场规范化、合理化,相信书画收藏前景会更加光明。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