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渊默雷声

shxw 2008-12-03 软笔书论 评论

沈定庵书迹

    沈定庵这个名字是与近现代书画大家徐生翁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由于沈定庵先生不遗余力地推介宣传,人们才得以了解徐生翁的生平与艺术成就,使徐生翁的影响由绍兴一隅而及于全国。在世风日下、人心多不古的今天,沈先生对其师之情谊让人感叹万千,真古君子也。作为徐生翁的唯一入室弟子,沈定庵的书法面貌与乃师完全不同,真正是做到了师其心而不师其形。

    沈定庵先生正、草、篆、隶、行五体皆能,其行草淳古飞动,楷书绵和蕴藉,篆书凝重浑穆,均不让时贤。而先生之最著者则推隶书,其隶书既得两汉碑版的古朴浑厚之气,又汲取了汉简的自然率真之风,营造出高古博大、雍容雄逸之新境。

    相较于“艺术书法”、“汉字造型”一类的时髦术语,我更愿意将沈先生的书法创作过程称之为“书写”,这种“书写”或许更能准确地描绘出沈先生书法创作的本原状态。这种“书写”有两个层面上的意思。第一个层面是工具性的,即毛笔的书写,能透过金石斑驳之象,直取毛笔书写之意,既有独特的形式语言、精深的笔墨功夫,又不刻意做作、描摹变形,朴朴素素,得通畅之旨。第二个层面是心灵性的,即性灵的书写。在沈先生那里,书法不是拉帮结派的工具,亦非沽名钓誉的利器,书法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书写”已成为一种习惯,是兴致勃发时的一种需要,是独抒性灵的载体;市场的喧闹、书坛的流弊均与其无关,他只是保持一种纯真的书写,自自然然,就像饥来吃饭,困来睡觉一样,达到书与人合一的状态。正是在数十年的“书写”中,沈先生完成了对古代经典的吸收与蜕变,创造出新的样式与意境。沈先生隶书雄强大气而又宁静深沉,无一丝火气,极富艺术感染力,正是得益于这种平淡、自然、率真的“书写”,这种纯真的书写、书与人合的状态也正是千百年来文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禅悦之境,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之境。

    作为个体来说,沈定庵在书法创作上无疑取得了成功。而实际上,沈定庵先生并不只是代表他个人,他还代表着一个群体,可以说,他是他这个年龄段书家的一位典型代表。他们这代书家,大多历尽坎坷,阅尽世间万象,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又大都有能得到前辈大师亲自指点的幸运,都有着深厚的综合修养,文史博通、诗书画印俱能,这些在沈先生身上也得到了完整的体现。沈先生这代书家从时间上说跨越了近现代,他们既饱受传统熏陶,又经历了种种文化思潮、现代观念的冲击,见证了各种书法潮流的起起落落。对传统与现代、守成与创变、功力与性情、实用与艺术、学养与艺术等课题,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独特理解。在书法衰微的年代,他们默默求索着;在书法复兴的时候,他们提携后进,引领着潮流;而在市场大潮涌起、书坛流弊日深的今天,又是他们以自己的实践来捍卫传统,诠释书法创新之义,探索书法艺术之至境。沈定庵这代书家,以自己的人格与书法实践,给当代书人提供了一种参照、一种示范。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观念、他们的创作都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从大文化的背景去探讨他们创作的成败得失,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启迪作用。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些老书家的价值,我们对这一批老书家的关注、研究还远远不够。不是因为艺术本身的缘故,仅仅因为他们没有前辈大师那样的光芒,因为他们淡出官场、没有了显赫的头衔,因为他们不像当代书坛弄潮儿那样“来事儿”,因为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思想保守、不开化,是在写字,不是在搞艺术。对这种忽视,老书家们淡然处之,我自写我心,我自写我意,又岂在意外界的品藻讥弹、关注与否呢?而对当代书坛来说,这种忽视使我们失去很多可供借鉴汲取的宝贵经验。

    一篇关于沈定庵先生的访谈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访谈中,沈先生使用了大量诸如“艺术语言系统”、“形式语言”、“消解”等现代语汇。从对这些现代语汇的运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已年近八十的沈老是以怎样一种包容心态去接受现代观念的,是怎样与时俱进的。沈先生关于取法与创变的自述亦可为此作一注脚:“……经过漫长反复的磨练,在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我就要逐个背叛它们,所谓学古而不泥古,耻与古人同……”沈定庵这代书家凭着对工具性能的熟练掌握和对传统经典的深刻理解,在数十年的书写实践中,由熟而生巧,由巧而生险,又由险而寓平,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变,不断地走向新的高度。我们只有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心去细细品味,才能真正体会到他们创作的价值所在。

    古人有“渊默雷声”之语,言有道者足不出户而能声名远播。沈定庵先生寓于绍兴小城而影响及于全国,成为当代公认的隶书大家,此语形容沈先生再恰当不过。沈先生已年届八十,入“人书俱老”之境,犹笔耕不辍,且多思考,我们期待着沈先生的书法创作能达到新的高度。

                              (本文系《沈定庵书法作品集》序言,文有删节)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