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书法程式化”可以从四个层面上来加以分析探讨。
一、学习程式化
学习程式化有两种,一是过程程式化,二是对象程式化。过程程式化必须要有。众所周知,书法学习从临摹入手,非但如此,临摹也是有成就书家提高艺术水平,进入新境界的手段。一点一捺,一撇一顿,程式化的训练必不可少,舍弃这个过程,书法学习便是空中楼阁。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只有通过机械程式化训练,让古人的技法荟萃于心胸,才能下笔天成,进入良好的艺术创作状态。现代人理念中,对过程程式化相当轻视,缺少锤炼技巧的耐心。每当在舞台上看到精采的京剧表演时,不禁为之深深喝彩,只有台下异常刻苦的十年功,才会有台上精彩的瞬间。和过程程式化相反,取法对象上应选择未臻程式化的作品为依据对象。以吴昌硕和黄士陵二者为例,学习后者变化容易一些,吴昌硕因为年龄的关系,风格臻于极致,后继者难有发挥余地,黄士陵则不然。一是因为年龄的关系,二是他始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身的艺术,选择黄容易求变。
二、观念程式化
观念程式化,通俗地讲就是想当然,对书法发展极为不利。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其一、一说到“继承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就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听得耳膜起茧子的话,认为继承是保守和老土的代名词。其实无论取法什么,米芾、王铎和王羲之,还是敦煌写经,关键要看怎么学,其实也根本不要管别人学什么,米芾、王铎和王羲之,几千年来有数不清的人在学,成功者还是寥若星辰。其二,书法学习重天资轻视勤奋。学习以短平快为特色,大量的书法函授和工作室成为快速产生书法高手的温床。强调天资,忽视勤奋,注重速成,将书法看成一门技术,认为很简单,就这么弄,误导了很多人。 其三、现在每天都有大赛,获了奖,便显得光彩照人,但评奖标准又是什么呢?古人云“武有第一,文无第二”,书法美是多元化的显现,王羲之和颜真卿怎么比呢?所谓各臻其美,一时瑜亮。书法评比应该是纵向上从单个体自身来衡量,而非从横向上比,从纵向上比,可以发现自己是否时常处于进步之中。其四、在一般人看来,加入协会就是书法家。按照《辞海》解释,“家”应该是指在某一领域内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人,而现在只要一入协会,昨天不是家,今天便是家。至于找关系开后门,凭身份说话,甚至弄一些龌龊的事就更不得而知。一弄就是一批,难怪一位老前辈戏谑地说:“现在书法家比过去几个野战军人数还要多,上一次厕所也能碰到三个书法家。”另外,看到媒体吹嘘的便认为水平高;身份地位高的水平肯定高等等,戴着有色眼睛看问题,无不是程式化观念在作祟。
三、形式程式化
书法从装祯形式上来说,有手札、对联、条屏、横幅、扇面和册页等各种不同形式。随着历史时间流变逐渐形成,成为约定俗成的表现载体。但是,在近年的书法创作中,一些人别出新裁,求另类的变化,用烙铁在木板上,或是在别的材质上,弄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美名曰探索,将现代工艺的手段挤进书法艺术创作的空间,虽云创新,实质上和书法南辕北辙。 书法“始于笔,成于墨”,离不开笔墨,宣纸是唯一的表现载体,脱离了笔、墨、纸,就不是书法艺术,而是工艺品,就拿西方油画的各种流派,尽管创作思想不同、方法不同,但都离不开画笔、颜料和画布,道理是相通的。
四、创作程式化书
正因有观念程式化,便有创作程式化。创作程式化是书家大忌,艺术贵在不断出新意。少时所读杨朔的散文遭到非议,原因就是落入了创作程式化的沼泽。每到文尾总要托物抒情,不是变成小麻雀,便是变成小蜜蜂,每篇都是,起初觉得有一些意味,多了就令人生厌。
书家创作作品,正如拍戏,既是演戏,又要让人感觉不到在演戏,达不到这一效果,便有矫揉造作的成份在内。学习程式化的末路是创作程式化。任政字体是书法领域内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他使二王一代复一代流失的精神彻底灭绝了,将之学成一种干瘪、贫乏、单调和刻板的印刷体,是书法艺术的悲哀,将人性的喜怒哀乐,心灵应有的参与,一点点地抹杀和掩盖。不经过学习程式化则更易落入创作程式化的怪圈。当今流行书风就有类似情况存在。为了逃避走向创作程式化的弊病,选择风格以生拙取胜的书作为学习对象,但矛盾立刻显现出来。民间书法都是由工匠技师等一些并非经典书家所创作,因而存在不规范和不熟练的毛病,一方面,书法技巧不完善不熟练,进步很难,而太熟练,则易走向程式化的俗态。如今书体大部分皆以夸张、变形和扭曲为主要特征,表现出单调和雷同,让人一览无余,缺少内涵。这种狂怪野的字体,让人有“年青老书家”的感觉,年纪轻轻写的张牙舞爪而老气横秋,并且是一个模子刻画出来的。米芾为千年书家之首,壮岁未能立家,至老始有所成,所书《苕溪诗》是师古出新的开篇作,以此为分水岭,米芾时年三十八岁,而在这之前,都是师法古贤的时期,凭米芾的资质,一般人肯定比不上,还要走一段不算捷径的路。现代年青书家却有一派成熟的景象,说起来是让人高兴,其实是让人感到悲哀的事。这种担心不是现在,而是将来。现在这样摆弄,十年、二十年后又怎么摆弄?将有一种黔驴技穷的悲哀,因为学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概而言之,程式化对书法学习有利有弊,是利是弊,关键要看个人修为和造化,王羲之书法学的人很多,但有人欢喜有人愁,王铎面对《阁帖》翻刻本,照样能成为大家,这些便是明证。还是那句老话,学书贵在法,其妙在人。
- 上一篇:篆书用笔法则探究
- 下一篇:金文经典作品研究介绍
猜你喜欢
- 2015-03-17 邱振中:探索书法的可能性
- 2015-03-16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2015-03-15 弘一法师书法印章文稿欣赏
- 2015-03-15 于右任书法作品流传广 拍卖市场伪作多
- 2015-03-15 180米书法长卷600万起拍
- 2015-03-15 桂林举办2011年桂林•首尔中韩书法作品交流展
- 2015-03-15 “翰墨春秋美术书法展”在济南举行
- 2015-03-15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开幕
- 2015-03-15 王卫军书法展在艺加美术馆开幕
- 2015-03-13 拍场于右任对联揭伪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