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WWW.ZHSFW.COM

首页 > 书论

  • [晋]王羲之·自论书

    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馀为是小佳,不足在意 ......

    2014-06-25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0 ℃ 0
  • [魏]钟繇·用笔法

    魏钟繇少时,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还与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议用笔法。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与。及诞死,繇阴 ......

    2014-06-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43 ℃ 0
  •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最早的文字学必读书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 ......

    2014-06-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50 ℃ 0
  • [汉]蔡邕·篆势、笔论、九势

    篆势
      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觯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 ......

    2014-06-24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8 ℃ 0
  • 清高而执拗的身影——李瑞清

    李瑞清(1867年-1920年),江西临川温圳人。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诗人、文物鉴赏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书法家胡小石、李仲乾、画家吕凤子皆出自其门下。其书法在民 ......

    2014-06-23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1 ℃ 0
  • 颜真卿早年楷书也很稚嫩——唐《王琳墓志》

    颜真卿作品传世多矣,千百年来学者论及者,皆其中年以后所书。一九九七年偃师出土的唐《郭虚已墓志》为颜真卿于天宝元年(750年)撰书,时年四十三岁。墓志拓本面世,令书界振奋不已,被称为颜氏最早之作。 ......

    2014-06-23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45 ℃ 0
  • 写字要有“格”讲“规矩”

    汉字称为方块字,是就其字形而言的。为了写好这种字形,古往今来人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唐代创制的“九宫格”就是个好方法。

    九宫格,就是在一个正方形的格内画成一个“井”字。写字前先把帖上的每个 ......

    2014-06-23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48 ℃ 0
  • 陈忠康博士在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讲课摘要

    1、书法学习需要时间的保证。虽然书法讲究悟性、天赋,这些先天的东西其实个人都差不了多少,最终还是落实到比耐心,比时间的投入上。耐心就是要做好长时间默默无闻的准备,深刻领会书法的精神,要对书法有 ......

    2014-06-1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7 ℃ 0
  • 中国书法当前的审美取向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书法艺术出现了连年的书法热。可以说,书法在今天,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奔小康过程中的精神消费产品。我时常在想,这么多人写书法,爱书法,为她欢乐更为她忧,为她消得憔悴,为她抛家 ......

    2014-06-1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43 ℃ 0
  • [汉]赵壹·非草书 最早对“流行书风”进行批评

    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于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余惧其背经而趋俗, ......

    2014-06-1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18 ℃ 0
  • [汉]崔瑗·草书势 最早以“势”论书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勦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 ......

    2014-06-1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4 ℃ 0
  • 《簪花仕女图》: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簪花仕女图》: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簪花仕女图》——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文、图/记者 金叶
      此图粗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1972年,对此图进 ......

    2014-06-17 兰亭书童 习书随笔 25 ℃ 0
  • 毛国典:国展评审唯一的标准——要传统

    在全国展当中,无论是大展还是小展,唯一的标准就是要传统。评委在评的时候,作品比较多,但是都要有传统的基础,凡是传统的东西,都比较容易入展,凡是没有主线的,或者是学当代人东西的,一般都上不了。没 ......

    2014-06-12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38 ℃ 0
  • 洪厚甜:以专业的意识和的基础学习书法

    我经常和大家交流的一个想法是,所有的展览,它都是水涨船高,那么你不仅把握自己,同时还要了解对手,也就是说你要了解这个展览是谁和竞争,他有多大的实力,你心里应该有个数,你自己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下 ......

    2014-06-12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19 ℃ 0
  • 刘恒:初次投稿要和传统拉近距离

    很多朋友都不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书法展览了,对于全国书法展的情况也都比较了解,现在的情况是,搞稿的作者越来越多,展览的竞争性越来越强,现在全国展览的一个单项展览,随随便便一投稿都是一万五以上, ......

    2014-06-12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11 ℃ 0
  • 王羲之的《丧乱帖》也许是一件底稿?

    王羲之的《丧乱帖》也许是一件底稿?

    对于王羲之名迹《丧乱帖》,笔者一直猜测是件尺牍底稿,屡欲为文论之,苦无证据而罢。近查得一些相关记载,可以引以为间接证据,作杂谈一篇,供方家参考。

    首先,从书迹的角度作直观考察。比较王羲之其 ......

    2014-06-0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708 ℃ 0
  • 关于书体、书风的“巧合”现象

    书体因时而异、书风因人不同,这是常识,在学术研究上作此界定尤其必要。我们在讨论书法史中的各种现象时,往往习惯于借助这一界定来概括或描述各时代的书体风格。比如殷周甲骨金文、秦篆、汉隶、北碑、唐楷 ......

    2014-06-0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8 ℃ 0
  • 王彬子孙墓志的撰者不等于书者

    六十年代在南京郊外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图1)、《王丹虎墓志》(图2)、(王闽之墓志》图3),三墓主分别为王羲之的叔父王彬的子(兴之)、女(丹虎)、孙(闽之)。据墓志载,前者兴之卒于咸康六年(329)、其 ......

    2014-06-0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1 ℃ 0
  • 对当代书法创作与学术性思考

    历史上有三件最具有学术价值意义的作品,那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被世人奉为天下三大行书。其价值意义不仅是创新问题,是意境问题,也就是学术价值问题。 ......

    2014-06-0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4 ℃ 0
  • 王羲之为何“不欲触雾”?

    《右军书记》236帖录王羲之帖文云:“羲之白,雾气,足下各何如?长素转佳,甚耿耿!”从帖文看,似对“雾气”有所戒备,有提醒对方注意之意。此“雾气”在晋人书简起首语中的用法比较奇特,因为“雾气”不 ......

    2014-06-0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0 ℃ 0
  • 略评洪丕谟点校本《法书要录》

    《法书要录》是研究探讨唐代以前中国书法史论极为重要的文献。因此一部整理校勘严谨的《法书要录》,对书法研究者来说必不可缺。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相继出版了两种点校本:一是1961年由范祥雍先生点校、启 ......

    2014-06-09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13 ℃ 0
  • 白煦:捍卫书法的尊严和纯洁

    白煦:捍卫书法的尊严和纯洁

    时至今日,发展到当下的书法艺术早已成为独立的,供人欣赏的纯艺术了,除了识读,其记事功能也日趋淡化和逐渐消失了。

    因此,当代书法人和书法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让古老的艺术重焕 ......

    2014-05-30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2 ℃ 0
  • 崔廷瑶:熟悉外形式更有利于创作发挥

    崔廷瑶:熟悉外形式更有利于创作发挥

    学书数十年,参加过一些展览,忝列获奖者的行列,但面对传统的高山,当今的书法大潮,深知不足,仍在努力。

    由于教学上的需要,对五体书皆有涉猎,但自己学习的重点是行、隶、楷三种。楷书初习欧 ......

    2014-05-30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26 ℃ 0
  • 洪厚甜:穿越笔墨,演绎出清旷的精神世界

    洪厚甜:穿越笔墨,演绎出清旷的精神世界

    余自幼喜书法,少时常留恋于街边写书人旁,羡慕于笔歌墨舞之间嘴边闲聊的悠游气质。

    人生的历程是一首拼搏的歌,人即将沉到水底的时候,抓住什么,什么就是救命的稻草。从厨师到执管笔墨的转换, ......

    2014-05-30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57 ℃ 0
  • 从“迟”字推论《得远嘉兴书帖》之伪

    从“迟”字推论《得远嘉兴书帖》之伪

    “迟”字古来含义颇多,求之于王羲之尺牍用例,一般用为二意∶一是迟晚意;二是期待意。如《奉橘帖》“迟复奉告”、《右军书记》261“迟复后问”等,即为前者之用例,这里的“迟”修饰动词“复”。后者之例 ......

    2014-05-26 兰亭书童 软笔书论 78 ℃ 0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