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当代人物 / 正文
吴鸿清 1954年生于山东福山。197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加入中国书协,现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教授。
1986年主持摄制40讲《书法艺术》电视教学片,获全国优秀节目三等奖。1999年设计发明“乾坤格书写纸”,获国家专利。2001年设计发明“执笔辅正器”,获国家专利。2000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讲《老年书法讲座》,获全国优秀电教节目三等奖。2001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讲《亲子书法课堂》。2000年1月应邀到日本东京、名古屋举办书法篆刻展览并在早稻田大学日本石刻文化研究会、朋心书会、金兰书会等单位举办讲座。2005年在香港近40所中小学举办书法讲座,历时两个多月,有近万师生参加,受到广泛的欢迎。2006年2月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举办“千福齐‘临’献香江”大型书法活动,对宣传推广书法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引子:从2006年9月开始,吴鸿清带领3名志愿者到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土桥小学进行小学教育改革实验,在一年级新生中招收30名学生组成伏羲班,时间为6年。“伏羲班”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开设6门课程: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从三年级开始),各门课程按自主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不受现行教育大纲限制。“伏羲班”教学改革的最大特点有几个方面:1、语文教学以《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教材启蒙,三年级开始学习《论语》等古代经典和中外优秀散文。要求背诵,通过背诵开发学生超常的记忆力;2、认字写字分开,一、二年级掌握常用字,使学生具备阅读能力;3、每天一节书法课,以此培养学生“五力”(持之以恒的毅力、专心致志的定力、细致入微的眼力、辨证思维的脑力、准确书写的手力);4、每天一节武术训练,增强学生体魄。六年中至少要掌握一套实用的武术技能;5、数学强调心算、增加珠算;6、音乐增加民乐,至少掌握一种乐器;7、美术由中国画线描起步,高年级开设素描。吴鸿清说办这个班的目的有四个:1、探索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培养人才的路子;2、培养能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苗子;3、培养能够胜任教学的教师队伍;4、减轻教师负担。
2006年11月3日伏羲班参加学区统一进行的语文数学考试。伏羲班语文平均成绩为89.59分;数学平均成绩为94.9分。同年级其他两个班语文平均成绩为70.24分和64.71;数学平均成绩为79.4分和82.95分。
记者:您为什么会想到做这件事?
吴鸿清:1、我们总说什么“我们是炎黄子孙”,其实充其量是“不肖子孙”,不仅祖先创造的好东西被糟蹋殆尽,还以骂先人为时髦。我年轻无知时也曾经“批判”过什么“糟粕”,后来才慢慢知道自己的愚蠢无知。古人很多创造是非常高明的,书法是必修课就是其中之一。我今天听到无知批判古人的言论就非常难过,就像听到人骂我的祖宗八辈一样,我想做一点事情,为先人雪耻。我认为我搞的这一套不是什么创新,实践早已证明中国传统启蒙教育有很多是成功的,我只是想证明它们今天并未过时。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需要证明的问题。证明需要时间,至少三年的时间。这三年,要默默无闻地做。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把这件事做到底!哪怕碰得头破血流。我是个见了棺材也不掉泪的人。
2、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出现了断层。现在那些火爆吹嘘的人,连给老先生当学生的资格都没有。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尤其是启蒙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造成了知识结构的先天不足。真正研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需要“童子功”,我也没有“童子功”,我希望能培养几个有“童子功”的学生,他们将来或许能够为继承、振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点工作。
3、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现代教育存在不少的弊病,我想走老路,用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课程、教材启蒙,看看是否可以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当地的人看到目前“伏羲班”一年级的娃娃,说,他们这样学习,即使将来当个农民,也是不一般的农民。
记者:办实验班是一种教育模式的推广还是普及书法素质的一次尝试?
吴鸿清:办实验班不是教育模式的推广,也不是普及书法素质的尝试。我一直在考虑书法的命运。如果只强调“艺术”,它不仅空间很小,而且生命力有限,最终只是个人的爱好。任何事物都是“应运而生”,这“运”就是需要。古代科举的需要造成了当时书法的昌盛,当代书法的“运”在哪里?就在教育的需要上。古人用书法培养人的许多素质,我把书法列为每天的必修课,也是为了证明书法可以培养当代人需要具备的某些素质。因此,书法是“素质课”。通过学校教育证明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人们重新认识书法,如果有更多的学校把书法列为每天的必修课,书法就会“转运”。
我很清楚,由于种种原因,我所搞的近乎“复古”式的教育改革再成功,也很难得到认可和推广。但现在大环境宽松,能引起思考、引起效仿就不错了。
记者:现在取得的进展如何?与预期目的有差距吗?学生及家长的反响如何,它的社会意义在哪?
吴鸿清:伏羲班的教学才一年,在当地已经产生很大影响。因为托关系报名的很多,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今年没有招新班。计划招一个学前班(5岁到6岁半),36人,然后明年自然升到一年级。没想到消息传出去了,村里的和通过关系来报名的很多,有的已经上了一年级,要退学上学前班。有的还不到4岁。因为要拿户口本报名,有的还托关系改户口。筛去年龄过大、过小和原来学校学前班的学生,还有96人,没办法,只好全收。但老师不够,最近一直在想办法。
目前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差距也不小。主要是教师没有“同步成长”,如果仅仅看到学生与众不同,教师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比如教学经验、体会,完整的教案等),实验只成功了一半。
简单说,实验班的社会意义就是把目前教育的“铁桶”打开个口子。
记者:远离繁华的首都,是什么动力支持您在这里教学的?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收获和困难?
吴鸿清:支持我在这里教学的动力是什么?是人生观。我就是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有人临死才看透“身外物”,我早看透了。我要能把这件事办成,能看到娃娃的成长,看到他们成才的希望,此生足矣。回京看到灯红酒绿,我就想起这里的困苦;听到的多是“房子”、“车子”、挣钱发财之类的议论,我感到很悲哀……
至于收获,现在还谈不上,困难自然有,但我不怕。我很喜欢一句话,“只管攀登莫问高”,眼看着娃娃们一天天成长,各方面都在进步,我就十分高兴,什么都忘了。我现在还想筹办一所学校,把一部分山上的娃娃接下来读书。山上学校的情况(教室破旧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复式教学”无法谈教育质量)和城市的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这需要资金,只能慢慢想办法。
记者:吴老师的行为大有“苦行僧”式的殉道精神,在注重结果的当今,更显珍贵。其对文化发展的忧思与对理想的身体力行,深深体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让我们由衷敬佩。最近,我们欣慰地看到广东、江苏等地已把书法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书法的重要性,并切实为育人的长远目标在努力着。在此,我们也为吴老师鼓一把劲,在漫长的理想征途中您并不孤独,因为还有我们。
- 上一篇:根植传统放牧心灵——记书法家赵定群
- 下一篇:咖啡 混合或纯味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09游良耀:政界大儒游嘉瑞
- 10-09福建省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名誉会长宋峻书法作品选登
- 04-26青年书法家王永正
- 09-30访谈:聂成华谈艺术创作
- 11-14儒雅正大 妙造自然——谈张保庆先生的书法艺术
- 06-17郑世证——从闽山深处走来的书法家
- 03-11话说三老——柯文辉先生访谈录
- 01-06左学荣书法作品
- 12-03肝肠自许洁如冰
- 12-03“三生”有幸 满门墨香
- 27786℃华国锋书法欣赏(组图)
- 11792℃碑学大家郭沫若
- 9095℃白石老人的文采
- 8318℃青年书法家王永正
- 8086℃林散之
- 8014℃沈鹏
- 7755℃海阔天高 才情任挥洒——访张海先生
- 6939℃儒雅正大 妙造自然——谈张保庆先生的书法艺术
- 6866℃“三生”有幸 满门墨香
- 6579℃刘炳森先生二三事
- 09-28雅调高文陆秉仁
- 09-17近代书法家 张伯英
- 09-11赵长青就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系列活动答记者问
- 09-06军旅书法竞风流——访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
- 09-06静寂里也有人生——穆棣访谈
- 09-06诗人书家旭宇
- 09-06翁同龢碑帖兼融的书法艺术
- 06-04启功先生在当代的意义——兼论启功先生的字外功
- 06-04诗人林岫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