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百年沧桑——刘海粟艺术及捐赠古书画作品展

兰亭书童 2006-03-07 中华绘画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黄海一线天奇观


  为纪念二十世纪我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刘海粟先生诞辰110周年,由上海市政协办公厅、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上海市侨商会、刘海粟美术馆承办的《百年沧桑——刘海粟艺术及捐赠古书画作品展》将于2006年3月10日——3月17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

  ■时间:2006年03/10——2006年03/17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虹桥路1660号)

  世纪艺痕

  刘海粟先生1896年3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名槃,字季芳。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艺术大师,也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艺术教育家。他14岁就到上海学习油画,17岁与张聿光、乌始光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傅雷、黄宾虹、潘天寿、倪贻德等一批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名人都曾在此校任教职。持续十年之久的模特风波,就发生在这个学校,刘海粟是中心人物。早年他的作品曾连续两年入选巴黎秋季沙龙,其后他虽历经磨难却从不放弃对艺术真谛的追寻,他融合中西、通贯古今,终致炉火纯青。晚年又将其最重要、最精彩的作品及他私人价值连城的收藏全部献给了国家,充分展示了这位世纪老人崇高的爱国情怀。

  刘海粟先生的整个艺术生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组成部分。因此整个展览由刘海粟作品、刘海粟捐赠古书画作品、大型文献资料三部分组成,作品部分集中了刘海粟先生的近百件代表作。由于刘海粟先生在美术教育方面的杰出贡献,反而掩盖了其作为一名杰出艺术家的正大形象。这些作品的展出无疑对于研究刘海粟艺术、解读刘海粟提供了作品实证。形象地展示出刘海粟艺术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轨迹。他作品中的大气派、大魄力,他不囿俗规,高标个性的学术品格必将对当今的美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西并蓄

  在个人的艺术风格方面,刘海粟先生同样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在油画上,他偏向于后期印象主义风格,他注重外光,忠实地把对自然的感情表现出来,他对于色彩和线条都有强烈的表现。他的早期名作《前门》《南京夫子庙》等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后印象主义的风格。《前门》还在1930年入选了法国秋季沙龙,他用明亮的淡黄色调、凝练的线条,并掌握大块面的体积感,把冬日阳光下的北京前门表现得十分雄伟。解放后,刘海粟先生更是致力于油画民族化道路的探索,用笔更为遒劲,用色也愈见沉着,代表作《太湖工人疗养院雪景》,静穆典雅,仿佛一幅工笔雪景山水画。他几次重上黄山,以耄耋之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将国画的一些表现方法吸收到油画中去,让他的中西绘画素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借古开今


  在国画方面,刘海粟推崇石涛、八大,但并不刻意模仿,而是更为注重学习他们“借古开今”的思想,因此他可以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早年临仿古代水墨山水、花卉则属海派写意。他的山水画在上世纪80年代起,又出现了大量使用青绿以及朱砂的重彩写意画。代表作《黄海一线天奇观》,气势恢宏,用色单纯而绚丽,以石青烘染主峰,远山则施以朱磦赭石,朴而能艳,质而愈厚,为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方向。海粟长达70年坚持不懈、刻苦勤奋的艺术生活,兼以像他在艺术教育上的兼容并蓄的态度,使他不但贯通中西画理,同时在创作实践上也涉及广阔的领域。他不仅长于油画,也长于国画,以至于书法和诗词,并且融而通之。刘海粟也是我国最早的油画家之一,在我国从事这一外来形式艺术的持续时间最长——从上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他的油画也早已获得国际荣誉:1930年作品就曾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并被购藏于法国国家美术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江边渔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白龙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城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浦江晓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厦门南普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暗香疏影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临董玄宰没骨山水 

Tags:刘海粟   捐赠   书画   作品展   沧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