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时间:2006年03/10——2006年03/17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虹桥路1660号)
展会介绍:
为纪念二十世纪我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刘海粟先生诞辰110周年,由上海市政协办公厅、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上海市侨商会、刘海粟美术馆承办的《百年沧桑——刘海粟艺术及捐赠古书画作品展》将于2006年3月10日——3月17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
刘海粟先生1896年3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名槃,字季芳。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12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1918年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任教,1929年任法国巴黎格朗休克美术研究院研究员,1945年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文联名誉主席、艺术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美术馆名誉馆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高级艺术顾问,民盟上海市委顾问。是第一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刘海粟先生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艺术大师,也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艺术教育家。他14岁就到上海学习油画,17岁与张聿光、乌始光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傅雷、黄宾虹、潘天寿、倪贻德等一批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名人都曾在此校任教职。持续十年之久的模特风波,就发生在这个学校,刘海粟是中心人物。早年他的作品曾连续两年入选巴黎秋季沙龙,其后他虽历经磨难却从不放弃对艺术真谛的追寻,他融合中西、通贯古今,终致炉火纯青。晚年又将其最重要、最精彩的作品及他私人价值连城的收藏全部献给了国家,充分展示了这位世纪老人崇高的爱国情怀。
刘海粟先生的整个艺术生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组成部分,因此整个展览由刘海粟作品、刘海粟捐赠古书画作品、大型文献资料三部分组成。刘海粟作品集中了海老近八十件左右代表作,不但是研究刘海粟先生艺术生涯的重要资料,更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油画史的宝贵佐证,其中更有刘海粟美术馆在2005年修复,从未展出过的油画作品《朝》、《铁铺》等。捐赠古书画作品约70件,其中金代赵滋的《山外寒云图》轴、明代仇英的《秋原猎骑图》轴、明代文徵明的《五瑞图》轴、明代陈淳的《草书卷》、清代朱耷的《孔雀竹石图》轴都是刘馆的镇馆之宝,为更好的收藏保存也很少有机会与观众见面,其中《五瑞图》更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文献部分则精选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上海美专及刘海粟先生艺术活动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印证了他在推进中国美术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刘海粟先生的艺术风格及艺术历程。举办这个展览,不但是对刘海粟艺术生涯的总结,更是主办、承办单位对近现代美术史的一次梳理。由于刘海粟先生在美术教育方面的杰出贡献,反而掩盖了其作为一名杰出艺术家的正大形象。这些作品的展出无疑对于研究刘海粟艺术、解读刘海粟提供了作品实证。形象地展示出刘海粟艺术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轨迹。他作品中的大气派、大魄力、他不囿俗规,高标个性的学术品格必将对当今的美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览前言:
刘海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叱咤风云的一生已经与中国近代美术史连在了一起。他不囿俗规高标个性,处处敢为天下先。他学贯中西,融古通今,在油画、中国画、书法以及诗词、美术理论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是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
刘海粟17岁与张聿光等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后又去欧洲考察美术,学习西方先进艺术,同时又主动将中国艺术介绍到欧洲。在抗日战争时期,刘海粟在南洋各埠举办《中国现代名画筹赈画展》,四处筹款助国内抗战。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由于历史的原因刘海粟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并未消沉,追求艺术真谛的心是不会改变的,这些年他从未间断过对艺术的苦苦追寻,他畅游祖国河山作了许多写生,在古稀之年还研习古代书画,晚年的泼墨泼彩大写意达到了艺术的颠峰,是其豪情与才能融合的结晶,是其艺术理想炉火纯青的自然显现。刘海粟晚年遇上了最好的时光,党和政府给了他各种荣誉与厚待。他四处写生、讲学、展览,十上黄山的展览江泽民亲笔为其作序。80年代末他应邀去了法国、美国、中国台湾、香港等地,所到之处都受到隆重的欢迎与接待。1994年他又毅然回到上海,并将自己毕生收藏的宋、元、明、清的珍贵字画及自己的代表作近千件捐给了国家,显示了刘海粟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爱国情怀。
今年是刘海粟诞辰110周年,在市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市文广局的直接指导下,我馆将刘海粟的作品与他捐赠的古代书画珍品以及记录着其艺术人生的珍贵历史照片,做成这个展览,以表达对刘海粟这么一位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爱国主义的文化先躯以深深的敬意。
上世纪初是油画东渐的年代,如果说徐悲鸿、颜文樑是以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作为自己研究与教学的方向的话,那么刘海粟与林风眠是将西方表现风格的油画引入中国并与中国固有的表现性的文人画相融合的代表。刘海粟早年的作品似乎以油画为主,明显地追求强烈的主观色彩和独特的开放态度。所以当西方受东方影响的现代表现性的理论与绘画,一但同他们一接触,即刻产生共鸣。刘海粟恰恰对塞尚、马蒂斯、德朗等后印象主义画家情有独钟。在他的论著中塞尚可能是提及最多的一名画家,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不仅仅是形迹上的追随,更是精神上的契合,欧洲的现代主义本身就是受东方艺术的影响,刘海粟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当他面对西方的艺术时,他的脚跟却牢牢地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民族文化立场上,他说:“观石涛之画语录在三百年前其思想为今世所谓后期印象派表现派竟完全相合,而陈义之高且过人,呜呼,真可谓人杰也!其画论,与现代所谓新艺术思想相证发,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呈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大气的开合,绝不见亦步亦趋的拘谨,笔致的肯定雄健,都是其豪爽性格在画作中的自然显现。
刘海粟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在欧洲期间西方人谈到东方艺术就只知有日本而不知有中国,当时日本很注意以对外宣传文化而抬高国际地位。刘说:“日本人总想到处掮了美术摆臭架子,然而在日本,不是向来就没有真的绘画吗?不是也没有真的雕刻吗?其似乎雕刻、绘画的东西,都不过是从支那人得来的外来思想,其实这是借贷。”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海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西方文化面前绝无半点自卑之志,处处显示了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文化使者的豪情壮志。从这一点来看对当今的美术非常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国力比那时要强很多,然而我们的文化自信心是否也有那么强?
50年代初,刘海粟画了许多写生,此时此刻,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公务,社会应酬交际,有更多的时间思索艺术,此时追随后印象主义的痕迹越来越少,中国山水画中的许多特别的感觉融入了油画风景中,如油画《太湖工人疗养院》等作品中有石溪的味道,不是有意而为之,是读画多了,潜意识使然。
在20——30年代刘海粟的中国山水画更多的是古人传统形态的延续,少有真实景物的摹写。50年代的写生是他以中国笔法,为山川写照的实践。是我以我法写大千世界的一种创造,它为晚年泼墨泼彩的艺术颠峰做好了实践上的准备,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黄山一线天奇观》是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此画标志着刘海粟泼墨泼彩的强烈个人风格已臻完美。气势恢弘的群峰争奇,远山以朱砂敷之,前面山峰以淋漓水墨泼彩而成,华滋天成无拙笔之迹。全由水墨在宣纸上自由渗化,反复积墨数次后,再以石青复以泼之。墨色中透出沉稳的青色艳而不飘,艳而不俗。山间云雾还施以白粉,厚重而不腻浊。画面底下一排遒劲的苍松,提起了整幅画的精神,因为全画除此无扎扎实实的线条,即中国画最讲究的骨力全凭此松树犹如屈铁盘丝般的线条,提契整个画面精神。张大千的泼彩是在绢上进行,整个画面图式还是属于传统古典样式的延伸,是青绿山水的变奏。色调更讲究和谐统一。而刘海粟学贯中西,晚年油色或彩墨于他只是表达情感的不同媒介而已。他的色彩在和谐中还有突变,红与蓝的强烈对比是很难处置的。但由于大片的墨色,在水的作用下于生宣上留下了丰富的肌理,面积的对比,肌理的对比使得画面的红色艳而入调。只可惜已入晚年,没能留下更多的泼彩作品,但是刘海粟以自己的实践已向我们证明了西方色彩观念与中国大泼墨的写意画融合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可能性为我们提供了艺术创造的无限空间。
刘海粟,名槃,字季芳,1896年3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12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1918年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任教,1929年任法国巴黎格朗休克美术研究院研究员,1945年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文联名誉主席、艺术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美术馆名誉馆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高级艺术顾问,民盟上海市委顾问。是第一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在个人的艺术风格方面,刘海粟先生同样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在油画上,他偏向于后期印象主义风格,他注重外光,忠实地把对自然的感情表现出来,他对于色彩和线条都有强烈的表现。他的早期名作《前门》、《南京夫子庙》等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后印象主义的风格。《前门》还在1930年入选了法国秋季沙龙,他用明亮的淡黄色调、凝练的线条,并掌握大块面的体积感,把冬日阳光下的北京前门表现得十分雄伟。解放后,刘海粟先生更是致力于油画民族化道路的探索,用笔更为遒劲,用色也愈见沉着,代表作《太湖工人疗养院雪景》,静穆典雅,仿佛一幅工笔雪景山水画。他几次重上黄山,以耄耋之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将国画的一些表现方法吸收到油画中去,让他的中西绘画素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国画方面,刘海粟推崇石涛、八大,但并不刻意模仿,而是更为注重学习他们“借古开今”、“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的思想,因此他可以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早年临仿古代水墨山水、花卉则属海派写意。他的山水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又出现了大量使用青绿以及朱砂的重彩写意画。代表作《黄海一线天奇观》,气势恢宏,用色单纯而绚丽,以石青烘染主峰,远山则施以朱磦赭石,朴而能艳,质而愈厚,为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海粟长达70年坚持不懈、刻苦勤奋的艺术生活,兼以象他在艺术教育上的兼容并蓄的态度,使他不但贯通中西画理,同时在创作实践上也涉及广阔的领域。他不仅长于油画,也长于国画,以至书法和诗词,并且融而通之。
他一面提倡吸收外来新画风,一面非常尊重自己的传统。他创办上海美专早就设立中国画系,当时聘有许多著名的老国画家在校任课。他在旅欧期间考察、观摩外国艺术,也仍旧不断地宣扬我国传统绘画,也演讲了我国传统画论。他过去收藏甚多,在自己的国画创作实践中则浸淫宋、元名家,力追石涛、八大。我们从他最近的自题山水中,可以看出他的向往和私淑:“汉魏绘事迭兴,有唐始盛,迨南唐董北苑乃集大成;而巨师、南宫、房山、子久、叔明、云林、仲圭、石田、瓣香、南宗,格法大备。厥后继起,殊属寥寥,即烟客、湘碧、麓台,耕烟步趋谨严,而神味未隽。惟石涛、石豀、八大以雄绝之姿,历遭时艰,沉郁莫偶,托迹缁流,放情山水,以天地为可居可旅,浑古今为一途,万化生身,宇宙在手,每一挥毫奔赴笔下,此其神也。”不过海粟老人的崇奉石涛、八大,不是仅仅为了追随他们的笔墨形迹,更主要的是接受他们“借古开今”以及“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的思想。因此,他虽然不满“四王”,但他也不废董玄宰的清润超逸;他虽然向往石涛、八大的奇肆,但在用笔上大都使用圆笔中锋,以吴仲圭、沈石田为圭臬,故又倾向于守正。他在广为摄取前代各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以至吸收西洋绘画精粹,力矫长期以来的因袭和疲惫。总之都是为了开自己的生面,创自己的道路。由于博采众长,他的笔墨极富变化:有的好象公孙舞剑,气势壮美;有时仿佛屋漏虫蚀,自然成文;有时篆籀作皴,参以王叔明而寓苍莽于古穆,有时泼墨淋漓,画夜山雨山,风雷激荡,有时工笔重彩,层层积染,设色典雅,功力深厚,有时大红大绿,没骨渲泼,艳光丽色,不可名状,至于作树石花卉,以草书入画,老辣纵放,自成奇格。海粟老人近些年来更多地从事国画创作,他画了许多奇峰激流、烟云变幻,以及白凤、大鹏、锦鸡、熊猫、红梅、古松、荷花、葡萄……。他经历坎坷,并且也受过“四人帮”的严重迫害。他驰毫骧墨,出神入化,意在笔先,画尽意存,他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创造了自己的境界。他喜题句,有自制的,有借古的。他画铁骨红梅,题中有云:“直教身历冰霜,看来凡骨经全换”;画葡萄,题“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画古松,题“苍然鳞甲欲成龙,龙有老时松不老”,画大鹏,题“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画苍鹰,题“会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立意都很明白。?
刘海粟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但一直为画名所掩,近年来他的书法艺术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得到高度的评价。我国书法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但也同绘画一样,到了明代大都不是流于肆野枯硬,就是沧干柔弱不振。清代趋势,帖学更成强弩之末,习二王(王羲之父子)望尘莫及,馆阁体泛滥,愈趋疲弱,清末包世臣、康有为力挽颓势,扬北碑,尊邓石如,碑学代贴学而兴。论者谓:“南帖重风韵,而骨力渐弱,北碑重骨力,而风韵亦佳”;当年二王所取法的,也是汉魏间瑰奇伟丽之书。邓石如是嘉庆时人,书法得力于碑,正书、草书、隶书、篆书四体俱工,尤长篆书,但草书亦古厚,苍老奇崛如螭盘虺伸,康有为力主碑学,他本身也是书法家,自谓他的书法兼有正、草、隶、篆之长。海粟老人书法曾师康有为,后来自出机变,草书如苍龙籋攫、老藤盘错,且具碑学的朴茂厚实、笔势纵横、似奇反正。其《重湖接屋行草手卷》实为此种风格的代表作品。学者有谓老人“草书瓣香怀素,行书神似翁松惮。”固具卓见,实则老人又得力于钟鼎石鼓。所受者广,所植者厚,源流递演,难以踪迹,如《临米书长卷》又深得南宫天趣。总之,老人功力坚实,才气横溢,足以扫萎靡,排肆野,自立门户,迈步当代。
刘海粟也是我国最早的油画家之一,在我国从事这一外来形式艺术的持续时间最长——从上实际20年代到90年代。他在前辈油画家中也是最具有创新精神以及毁誉不计的勇气,犹如为人体模特儿斗争那样。作为油画家,他在艺术上更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面貌、个性和胆识。早在20年代以前他就接受西方现代新兴画派——特别是后期印象主义的塞尚、梵高……的影响,并且矢力于油画民族化道路的开拓。长期以来他不屈不挠地在这方面实践探索而获得丰硕的成果。他的油画生气蓬勃、感情饱满。饱含作者对自然、对祖国河山、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油画也以雄肆豪放、浓丽沉厚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高度评价。并且他的油画也早已获得国际荣誉:1930年作品就曾入选法国秋季沙龙,并被购藏于法国国家美术馆。
刘海粟贵在把所受西方现代革新画派的影响,同中国民族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了油画民族化的广阔道路。他的油画集中西之长而融会贯通,形成雄肆豪放、瑰丽沉厚的风格。他的油画不论是风景、静物、人物,都不是作冷漠的表面模写,而是倾注了自己全部热情,从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风格。为了倾注感情,就不去追求表面细节和非本质的真实。为了传神,就必须大胆放弃一切繁琐,繁琐是艺术上的事务主义和平庸。自然不事柔媚,不落纤细,不为巧密,不居短浅,而宁可出以强烈的色彩、豪放的笔触和线条,把自己所感受到的自然的内在生命,有力地呼唤出来。所以评论家常称海粟老人的油画有“火一般的颜色”和“狂飙般的节奏”;柳亚子先生也老早评价他的作品为“雄壮阔大”。
捐赠作品:


金
赵滋
《山外寒云图》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明
陈淳
《草书卷》局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明
仇英
《秋原猎骑图》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明
文徵明
《五瑞图》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清
朱耷
《孔雀竹石图》轴
刘海粟作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庐山青玉峡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风雨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临董玄宰没骨山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黄海一线天奇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暗香疏影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秋滩息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城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凯旋门之夕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黄山天都莲花云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白龙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厦门南普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孙中山故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江边渔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浦江晓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海阔天空春无极
- 上一篇:中国画•画中国 走进香港作品展
- 下一篇:百年沧桑——刘海粟艺术及捐赠古书画作品展
猜你喜欢
- 2015-03-17 北京画院画家小幅作品展举办
- 2015-03-17 书画艺术品投资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 2015-03-17 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2015-03-17 书画家启功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 2015-03-17 神韵明清——四川博物院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
- 2015-03-17 书画家启功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 2015-03-17 云南玉雕大师作品展300余精美玉雕入选初评
- 2015-03-16 海峡两岸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书画展征稿
- 2015-03-16 常熟美术馆:首届全国水粉画大展作品展
- 2015-03-16 常熟美术馆:首届全国水粉画大展作品展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