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专家:上海美术馆应是“博物馆”

兰亭书童 2006-05-11 画闻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海美术馆夜景


  走出定位误区 加强公共服务


  国外著名艺术家有意捐赠作品,但上海美术馆却无力接受,因为按照现行法规,上海美术馆如果要接受国外捐赠的艺术品,还必须缴纳关税。定位的误区让上海美术馆对国外的捐赠既盼望又无奈。

    定位存在严重问题

    日前,上海美术馆就如何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而举行专家咨询会,会上有关专家指出,长期以来,美术馆的定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它被错误地定位为“展览馆”,而不是“博物馆”。首先,“美术馆”的称谓其实是翻译上的误区。在西方国家,所谓的“美术馆”一概为museum(博物馆)。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美术馆在中国的政策法规中就享受不到公共文化机构的优惠待遇,不得不依靠出租展览场地的收入来维持运行,接受国外捐赠也不能免税。

    上海文广局党委书记、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正是由于这定位的误区,上海美术馆在很长时间内不搞收藏,不搞研究与社会教育,使其功能的发展、养育不全面,不能在几个方面齐头并进,而只具有展示功能。与国外相比,我们作为美术博物馆的一些功能体现是不平衡的,有落差的。所以,我们今天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应该给上海美术馆以一个客观、科学的定位:即美术博物馆就是museum(博物馆)。

    建设更大服务平台

    不少与会专家还指出,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上海美术馆显得“太小”了。为了更好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更多市民享受美术馆提供的服务,有必要将美术馆的事业做大。一些专家还为如何做“大”美术馆献计献策。伍江等专家建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拓展:建立分馆;输出经验、品牌,吸引民间投资建立“加盟式”美术馆等;走出美术馆办展览。

    上海美协副主席朱国荣指出,目前上海美术馆每年办70个展览,显得较为琐碎,要加强策划,举办更多重要的、高质量的艺术展览。现在一些难得的重要展览展出时间往往太短,据国外一些美术馆的经验,重要展览的展期应长达3至6个月,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共享。那些在中国美术史或上海美术史上有地位的藏品也应尽可能作常设展出。

    展现海派美术风采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建议,上海美术馆应设立美术公关部,覆盖美术相关的所有领域,建立相应机制发现和扶持民间美术人才。华师大教授胡晓明也认为,上海美术馆要兼顾精英艺术和广场文化,尤其要注重在青少年中进行艺术普及教育,争取使更多的青少年到美术馆来。他还建议上海美术馆设立一种优惠价的联票,有利于鼓励民众经常来美术馆参观。

    上海美协主席、上海美术馆馆长方增先认为,为公众服务好,关键还是要在美术博物馆的内容上下功夫。他透露,将加快步伐,常设海派美术收藏陈列,让世界各地到上海美术馆来的观众,都能了解海派美术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作出的杰出贡献。

Tags:美术馆   应是   上海   博物馆   专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