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青年时酷爱绘画、书法、篆刻。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攻读东方美术史,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建国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画山水、人物。崇尚创新,建树良多,创造出用笔有直有根、有折有圆、粗细、轻重、虚实变化万干的山石鼓法——抱石鼓。人物画受陈老莲影响而又能脱变运用,自成一格。用笔洗炼,着重气韵,达到搞洒入神的效果。他的画法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别出心裁,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浑质丽,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意境深道,绘出神仙般画幅,令人陶醉。著作尤丰,有《傅抱石美术文集》等数十种著作行世,影响至为深远。
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毕生著述二百余万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他对古典文学与艺术的研究是同步的,于文学中尤钟情于诗,历代佳作无不熟稔,体现在他的画中。大致有三重点:首先是他最崇仰的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心仪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因而自号“抱石斋主人”,先生所作《九歌》图早已斐声遐迩。另一个重点是石涛。先生青年时期编着《石涛上人年谱》,从上人的生活到作品,考据精详,故在艺术上受其影响也最深,且以石涛诗入画,随手拈来即成佳品。
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抱石先生取材最多的还是唐诗。唐诗在创作的当时就深入民间,即至今日,历朝士子必读的《四书》几乎尘封,但唐诗中的名篇却依然孺子能背。古代典藉中有关哲学、道德等内容能在一定条件下保存,而政治、社会的理论会随着时代变化而被人淡忘,只有诗的艺术魅力却永葆青春。画家取材唐诗有其普遍性的一面,然而先生创作的唐人诗意画却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性。
画家运用古诗有二种不同方式。一是以己意去凑古人的诗,譬如李白的《清平调》系藉芍药写大真,而有人只画花,却把诗句全部抄上,其实画面离主题甚远。另一种是根据古人的诗立意,或从中汲取灵感,抓住其精神实质进行艺术再创造,无须题诗而诗意盎然。抱石先生可称后者之典范,他的古人诗意画既有宏景钜制,又有小品点晴,虽在有些画中题上诗句,但不占重要位置,有的只写题目,有时仅题款,可是读者一目了然是哪首诗。臻此化境,绝非偶然。先生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诗,他本身就具备诗人的气质。除了标明为诗意画的以外,凡写“胸中丘壑”或写生作品,都是撷取大自然蕴蓄的诗意。描写古人形象或其轶事,就是歌颂某一古人或吟咏某一场景的诗句。画的语言即诗的语言,画的意境即诗的意境。区别于一般所谓的“诗配画”,而是诗即是画,画即是诗。
抱石先生对古人从深切理解达到思想感情的共鸣。笔者曾多次提到,先生“思接千载”(刘勰《文心雕龙》语),屈原、李白、杜甫、石涛等古人,不仅是他研究的对象,还成了挚友。抱石先生以绝代天才与古人息息相通,使他笔下的人物不同于穿古装的现代演员而是真正的古人。因而他的古人诗意画既体现了诗人的三昧,又是与作者灵魂的默契。不论相隔多少个世纪,先生与古人感情的相互碰接,就会激发出强烈的闪光。这是先生古人诗意画卓绝千古之处,我们从《唐人诗意画册》可以略窥端倪。先生巧妙地以最少的笔墨表现最多的内涵,也是在最小的空间赋予最大的容量,非“大手笔”不能。十六幅册页取材于先生酷爱的四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第一幅李白《将进酒》是一首较长的“乐府”,教李白与“岑夫子”、“丹丘生”(指李白好友岑勋和元丹丘)同饮。画面只有四个人物,点缀背景的弄夙为大写意,略妇数笔似示上面有画。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这些感情和议论,目的是抓住时机饮酒。画家塑造人物时设计了李白的挥手动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一句话点出了诗的主旨,显示了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气派和豪情。诗人对面的一位已经微醺,另一位也有些拘谨,而李白却意兴愈高,没有钱也不在乎,不管什么值钱的东西都可拿去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一醉方休。李白的这种性格与抱石先生又何其相似乃尔!先生也无愧为“酒中仙”,好象他也参与了这次饮宴,才有此神来之笔。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两大幅《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后一幅题字作“下了襄阳便洛阳”,或许另有所本,也可能偶然笔误),题材相同。巫峡烟云,长江浩淼,正是先生最得心应手的景色。大幅气势雄浑,小幅咫尺千里。在这幅册页中,笔势飞动,重峦叠峰,若龙蛇腾舞,令人目不暇给。不论大幅小幅,都表现出舟楫在峡谷中顺流而下,瞬息千里之势,其精意就在一个“急”字,这正是杜工部当年闻家乡收复,急欲返回的迫切心情。
----------------------------
傅抱石教授(一九○四——一九六五),江西新喻人,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画画家、金石家、美术史家和美术理论家。
抱石先生早年毕业于江西第一师范,一九三三年去日本留学,一九三五年从日本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及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
抱石先生从幼年起,就酷爱绘画和篆刻,刻苦好学,勤奋图进。他以“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为指导原则,对我国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讨。尤以石涛在绘画上的创造精神,及其注重体察自然,以造化为师,不受前人成法束缚的绘画理论,对抱石先生一生的艺术发展影响最大。他曾说:“余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己。”抱石先生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继承了我国绘画的优秀传统,融会古代诸家之长,结合长期对生活的直接观察和感受,勇于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解放后,抱石先生的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实现了他早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夙愿。在国内各地写生,足迹遍于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饱览了祖国山川的壮丽景色,感受到社会主义奔腾向前的时代激流,使他在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艺术上产生了新的飞跃。作品激情奔放,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崭新的意境,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绘画艺术,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推陈出新作出了可贵的贡献。郭沫若同志生前在论及抱石先生的绘画时曾说:“抱石作画别具风格,人物善能传神,山水独开生面。盖于旧法基础之上摄取新法,而能脱出窠臼,体现自然。”抱石先生不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而且篆刻和书法艺术造诣也很高。他的理论著作有《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绘画理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山水、人物技法》、《中国美术年表》等。抱石先生是一位勤奋的画家,也是多能多产而又勇于创新的艺术大师。他的多方面的成就及其产生的影响,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年是抱石先生逝世十五周年,我们从他的遗作中选出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百幅,辑为画册,藉作纪念;并为鉴赏和研究抱石先生的艺术成就,提供一些资料。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南京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郭沫若同志和傅抱石先生亲属的大力支持,提供了珍藏的原作,给予热情协助,我们在此谨致谢忱。
傅抱石年谱简编
一九○四年 十月五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祖籍江西省新喻县北岗樟塘村。父母原皆贫雇农,流落南昌以补伞为业,生活备极艰辛。
一九一一年 入私塾附读,原名傅长生。
一九一五年 在瓷器店学徒,开始自学篆刻、书画。
一九二一年 高小毕业,升入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开始美术创作和研究工作,自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
一九二五年 完成第一部著作《国画源流述概》。
一九二六年 于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科毕业,留校任教;著《摹印学》,于篆刻之学论述详备。
一九二九年 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该书于一九三一年出版。
一九三三年 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攻读东方美术吏,兼习工艺、雕刻;译日本梅泽和轩著《王摩诘》。
一九三四年 五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书画篆刻个展”,作品有《渊明沽酒图》、《瞿塘图》、《笼鸡图》及书法篆刻等一百七十余件。
六月,译日本金原省吾教授著《唐宋之绘画》。
一九三五年 三月,所编《苦瓜和尚年表》在日本发表。
五月,论文《中华民族美术之展望与建设》发表。
七月,学成返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
八月,所著《中国绘画理论》一书出版。
十月,发表论文《论顾恺之至荆浩之山水画史问题》。
一九三六年 二月,编译之《基本国案学》一书出版。
七月,在江西南昌举办书画个展,展出作品一百余件;论文《论秦汉诸美术与西方之关系》及《石涛年谱稿》发表。
八月,译作《郎世宁传考略》发表。
十一月,编译《基本工艺图案法》。
一九三七年 三月,《石涛丛考》发表,《中国美术年表》出版。
五月,《汉魏六朝之墓砖》一文发表。
七月,著《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发表《石涛再考》、《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考察》及译文《中国文人画概论》。
十月,完成《石涛画论之研究》、《石涛生卒考》、《六朝初期之绘画》诸论文。
一九三八年 是年至一九四○年,在郭沫若先生主持之政治部三厅任秘书。经常往来于株洲、衡山、衡阳、东安、桂林等地,做抗日宣传工作。
一九三九年 四月,辗转到达四川重庆,寓居西郊金刚坡下,自署居处为“金刚坡下山斋”。
五月,所编《中国明末民族艺人传》出版。
六月,完成《中国美术史——古代篇》,作《关于印人黄牧父》。
一九四○年 四月,发表重要论文《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
作《云台山图卷》,郭沫若先生为题四绝。
八月,政治部三厅改组,随郭沫若先生退出,回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时该校已迁重庆沙坪坝。
九月,著《中国篆刻史述略》;《木刻的技法》一书出版。
一九四一年 一月,发表《读周栎园“印人传”》一文。
四月,再画《云台山图卷》。
五月,完成《石涛上人年谱》。
一九四二年 三月,作《大涤草堂图》,徐悲鸿先生为之题塘:“元气淋漓,真宰上诉。”
八月,郭沫若先生为《屈原》、《陶渊明像》、《龚半千与费密游诗意》、《张鹤野诗意图》等作品题诗。
九月,在重庆举办“王午个展”,展出作品一百件。《大涤草堂图》、《对牛弹琴图》、《初夏之雾》及郭沫若先生题诗之《屈原》、《陶渊明像》等作品均在此次个展中展出。
一九四三年 在重庆举行个展。
在成都举行个展。
一九四四年 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傅抱石画展”。
在昆明举办“郭沫若书法、傅抱石国画联展”。
一九四五年 二月,作《掌阮图》、《晋贤图》、《石涛诗意图》、《大涤草堂图》等画;参加民主运动,在中国文学艺术界“对时局宣言”上签名。
三月,作《萧清暮雨》等图。
十月,作《金刚坡麓》、《虎溪三笑》及册页《九张机》等画。
一九四六年 十月,迁回南京,继续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南京与徐悲鸿、陈之佛等举行联展。
一九四七年 八月,演讲稿《中国绘画之精神》发表。
十月,在上海“中国艺苑”举办“傅抱石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八十余幅,且多钜制,人物、山水各居半。
一九四八年 一月,精心之作《石涛上人年谱》一书出版;在南昌举行个展。
一九五○年 开始以毛主席诗词为题材的国画创作。作品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等。
作品参加“南京市第一届美术展览会”。
一九五一年 六月,当选为南京市文联常委。
七月,著《初论中国绘画问题》。
一九五二年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
一九五三年 七月,发表论文《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重要性》。
九月,“全国第一届国画展”在北京举行,《抢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参加展出。
一九五四年 四月,为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作《东方红》。
十二月,《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一书出版。
一九五五年 三月,在江苏省文联举办的“星期文艺讲座”上,主讲《中国古代绘画》。
在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上展出《湘君》和《山鬼》两幅人物画。
一九五六年 一月,增补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
八月,在北京“世界文化名人雪舟等杨逝世四百五十周年纪念会”上,作《雪舟及其艺术》学术报告,后全文发表于《人民日报》。
十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分会筹委会成立,被推选为主任委员。
一九五七年 二月,开始筹建江苏省国画院,为主要负责人。
五月至八月,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作画五十余幅,后出版写生画集二种。
七月,《写山要法》一书出版,该书根据日本高岛北海原著《写山要诀》编译。
八月,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会”上,展出与亚明合作之军史画《大军南下,横渡黄泛区》。
十二月,所著《山水、人物技法》一书出版。
一九五八年 四月,《白石老人的艺术渊源》一文在《文汇报》发表。
七月,所著《中国的绘画》一书出版。
十二月,《傅抱石画集》出版,郭沫若先生作序并题签。自选一九四二年至一九五七年作品《桐荫读画》、《万竿烟雨》、《兰亭图》、《丽人行》、《平沙落雁》、《西风吹下红雨来》、《暮韵》、《抢渡大渡河》等四十幅;在北京举办“江苏省国 画展”,展出新作《蝶恋花》、《雨花台颂》。
一九五九年 六月,“中国画展”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开幕,展出山水画《春》、《夏》、《秋》、《冬》及《罗马尼亚一车站》;到湖南长沙、韶山写生,后出版写生画集《韶山》,收入《韶山全图》、《毛主席故居》组画。
七月至九月,在北京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
十月,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群英大会。
一九六○年 一月,《春到钟山》、《水乡吟》、《新松恨不高千尺》在南京展出。
三月,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任院长;《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一书出版。
四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正式成立,当选为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成立,任副会长。
八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
九月,率江苏省国画家在国内六省十几个城市旅行写生,行程二万三千余里,画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后举办了画展,出版了《山河新貌》画集。
一九六一年 二月,于《人民日报》发表论文《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
三月,于《人民日报》发表《白石老人的篆刻艺术——齐白石作品集·印谱序》。
五月,“山河新貌画展”在北京举行,《待细把江山图画》、《西陵峡》、《黄河清》、《枣园春色》、《陕北风光》、《红岩村》、《山城雄姿》等名作展出。
六月至九月,到我国东北地区旅行写生,作《镜泊飞泉》、《天池林海》、《林海雪原》、《煤都壮观》、《松花湖》等图,后出版写生画集。
十一月,“傅抱石东北写生画展”在南京举行。
一九六二年 二月,《郑板桥集》前言《郑板桥试论》在《人民日报》发表。
八月,在“南京市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天池飞瀑》。
十月,在“江苏省肖像画展览会”上展出《屈原》、《杜甫》两幅作品。
十月至次年四月,赴浙江休养、写生,后出版了《浙江写生画集》,收入《新安江印象》、《三潭印月》、《虎跑》、《九溪》、《龙井初春》等作品。
一九六三年 一月,与何香凝、潘天寿合作国画多幅。
三月,为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作大幅《华山图》。
十一月,回江西,访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根据地,以后陆续创作了《黄洋界》、《茨坪》、《长征第一桥》、《革命摇篮叶坪》等画。
一九六四年三月,著文《在更新的道路上前进》。
九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大会。
一九六五年 一月,“全国美展”华东地区作品在京展出,大幅《虎踞龙盘今胜昔》参加展览。
九月,去上海,拟为上海国际机场作画。
同月二十九日,脑溢血,病逝寓中,享年六十一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上一篇:近现代及当代-程十发
- 下一篇:近现代及当代-倪田
猜你喜欢
- 2015-03-16 赵涌在线重推艺术找家3月当代艺术专场
- 2015-03-16 2015深圳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开幕
- 2015-03-15 艺术品市场起伏:艺术区内中国式生存法则
- 2015-03-15 中国近现代书画为何能“抗衰”
- 2015-03-15 书画升值高于房产 当代名家30万/平尺
- 2015-03-15 春拍总额破200亿元 当代瓷器处价值洼地
- 2015-03-15 杭州将举办国际当代优秀水彩画家展
- 2015-03-15 中国近现代书画12大名家精品展
- 2015-03-15 “美国当代写实油画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展
- 2015-03-13 如何开始收藏第一件当代艺术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