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近现代及当代-林风眠

兰亭书童 2006-06-07 中华绘画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林风眠是一位融合中西画法的绘画大师,但他走了一条与徐悲鸿不同的艺术道路。


林风眠(1900—1991)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是一位木匠,林风眠小时候给祖父当助手,并学习书法和中国画。18岁的时候,林风眠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学习油画。后来,他又到德国,对欧洲古典绘画大师十分敬仰,同时,对后期印象派、现代诸流派也怀有浓厚的兴趣。1925年,林风眠回国,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20年代末,他又转任杭州艺专校长。40年代后期,他离开教学工作,潜心从事创作。


林风眠在青年时代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他从欧洲留学期间所带回的作品就是用写实手法表现的主题性巨幅油画,如《摸索》,描写了以荷马为首的世界各国先哲跟随其共同探索人生真谛的内容。1925年,他创作了国画《生之欲》,画中4只老虎,两大两幼,从芦苇中奔出,意取叔本华诗句,并吸收了岭南画派的表现手法。这幅画送往巴黎参加万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并且成为他从油画向国画的转折点。


林风眠笔下的中国画和传统中国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他采用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化”的,但是,画面效果和作品所体现的意境 却又体现了东方诗意,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林风眠没有使用传统的笔墨,没有以书法用笔作为造型手段,他用了一种较为轻快、活泼而富有力度的线——这些线在造型的同时,传达了一种生命活力和音乐般的韵律。他习惯用大块面的涂染,有如水彩或水粉的画法,例如他画的风景画大都是这样。尽管看上去没有继承中国画传统的表现方法,但画面总体传达了浓重的中国画韵味,空灵、含蓄、蕴籍,富有诗意。


林风眠努力使表现手法和绘画样式更加单纯、简洁,用较少的笔墨,表达更丰富的内涵。他有意无意地运用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体的构成原则,在它们有机的组合中,造成一种音乐性的形式感。他的用色也有独创性,把水彩、水粉同墨一起使用,使作品既有较强的色彩感,又显得色调和谐、沉稳。


林风眠绘画的题材内容很广泛,有风景画,如《秋艳》、《风景》等,花鸟画《樱花小鸟》、《夜枭》等,还有戏曲人物画、裸女、瓶花静物等。不论哪一类作品,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如此,是因为画家在创作中投入了真情实感。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主义色彩,从中透出特有的一种孤寂、空漠的情调,一种平和而含蓄的美。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芦苇水鸟是林风眠一贯所采用的题材,他此类作品在当时就获得普遍的好评,象此幅作品,白鹭优美的造型,提炼的笔墨、温和的色彩和宁静的意境,宛如一首优美的抒情散文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中国的诗意里,笛子是塞外孤寒的象征之一,林风眠的仕女画以端庄静穆胜,两者在意境上相合,加之素淡清雅的色彩,流畅沉稳的笔意,更有珠联璧合之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幅作品是林风眠的著名代表作,其印刷复制品经常出现在各类刊物杂志上,画面用轻松的笔墨画了一只孤零零的小鸟立在枝头上,这幅画其实并不完全象有些研究者所认为是表现作者独立不羁,悲愤厌世的内心世界,其实更多的只是一幅普普通通的画。

Tags:近现代   当代   林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