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弹扣即响金石声—— 书法的一半是文学

shxw 2007-11-01 软笔书论 评论

   

    张贤亮是中国文学界久享盛名的文学家。不但他的文学作品代表作被译成30种文字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发行,而且在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上也建树良多,去过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的朋友就更能了解张先生对书法这门传统艺术的高深造诣与独特见解。我和书法家、作家谈及书法,总会自然而然地提到长于书法的张贤亮、贾平凹。张先生的书法并不是要当书法家,这种不刻意使他游离“书法圈”外,如贺兰山的野花自任开放,在这个喧躁的时代留给人们的却是一份清雅的墨韵和思索。其书法本身的创造力在深厚的文化品格中绽放。

    张贤亮先生的书法艺术能取得如此成就,应该说是时代自发回归传统的表现。这里首先要谈张贤亮先生的学养、人格与胸襟——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湛陶融功夫——是书法界一致称誉的。张先生的文学论著量超过了他同时代的人,此外还长于书法,精于文史、文化创意及企业管理,诗词的创作也有一定的造诣。张贤亮先生的文学和书法造诣让一些有志于书法收藏和研究的人们明白:人品、学识与书法密不可分!

    近日正喜欢手札,发现一个文人书法的共性。所有学者型的书法家莫不长于行书,他们的作品分外耐看,可能与他们身兼学者、诗人的艺术修养有关,因此不约而同地都有一种文人学者的气质,而“书卷气”可以不自觉地在这些书家手底流露出来。张贤亮先生的书法就是这样一种典范。先生少爱诗书,其母贤敏博学,留过洋,思想开拓宏深,使先生从小就有了很好的起点。历经沧桑,世事变迁,先生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也确实在书法上下过苦功夫,但他没多少以书名世的念头。他的书法造诣和书艺境界是特殊天赋与漫长研悟的合成产物,淡泊的胸怀,渊雅的学养,很大程度是铸成先生书法品格的重要因素。在充分肯定先生临悟参半的功夫外,我们不得不认同他的学养、天赋对于形成“张体”的重要。

    其书在影视城“聚山川雄豪之气,集影视艺术之宝”的代表作品,将晋人笔法与柳公权的峭拔迅疾融为一体,字的聚散有度,线条遒润俊美,虚实相间,润燥相生,足见张先生把握行书技巧的深厚功力。
  我曾在先生的办公室外的屏风玻璃上见到一幅作品,字数不多,一改往日之情形,字多向右欹斜,向左舒展,在晋人、唐人的笔意中恰到好处地融会了黄山谷和魏碑笔意,将潇洒与凝重融为一体,单字和整幅和谐统一,但同时又强调每个字的造型,势与韵的调和极富音乐的韵律感,线条多变而具有弹性,儒雅之气尽收眼底。

    张贤亮的书法成就不仅来源于他善于继承和发扬古代的优秀传统,更取决于他平生的文学、史学、美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修养。他认为继承和发展要有辩证精神,他说“笔笔有来历,字字有出处”,不能单一地看问题,主张要尊重传统,传统是发展的源头,不能当书匠,一定要把自己的学问、品德和才华融会到自己的创作中去。我以为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可谓很好地贯彻了自己的主张。

    张贤亮的书法作为当代文学家成功的创造,其书的精神内涵以及美感构成都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他的书法是学者型的高品位,其艺术的美让我们不禁流连在悠然的享受中。


    张贤亮 1936年12月出生于南京,国家一级作家,宁夏文联主席兼宁夏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委员,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镇北堡西部影城董事长。

    代表作有《灵与肉》、《绿化树》、《青春期》、《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以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等,多次获得国家优秀小说奖,并被搬上银幕,作品被译成27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张贤亮书迹(一)

张贤亮书迹(二)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