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我对王羲之说

shxw 2007-11-01 软笔书论 评论

    书圣王羲之——您是我心中的太阳。以前,只是在书中读到您,只是在大人的故事中听到您。虽然您的头上光环多多,闪闪发光,但毕竟隔着千年岁月,您的身影不免有些模糊,始终像隔着一层薄雾,闪烁不定,使我难以看清。

    您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您的字,我们当作法帖, “日间挥写夜间思”。某日入夜,我恍兮惚兮地躺下,不知不觉中竟然见到了您:祥云伴您左右,瑞气为您升腾。您峨冠博带,面有日月之表,身有龙凤之姿,风度翩翩。机会难得,我何不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向您一吐为快?

    是啊,您生活在东晋。时光易逝,历史的车轮很快从您所在的4世纪开到了现在21世纪。一千多年的变化真大,方方面面都已今非昔比。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于是书法中人也在高呼创新。

    您的孩子学习书法,希望知道书写的秘密。您要求他写完十八缸水,打牢基础,着力内功。这谈何容易,有人笑您迂腐,认为这办法似乎有些笨。时代不同了,今人善于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抄直赶近,要的是多快好省地出人头地,认为这一套已经落后。大学开有书法专业,教授、博导如何教人?他们教学生解构、制作、倡导观念、确立意识、创造风格、树立品牌,不相信作品三年两载进入不了当今书法展览,不相信当不成书法家协会会员(成了会员不就是书法家吗)。这些,您以为然否?

    您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整天考虑什么结字呀,笔势呀,韵致呀,这样写是否费时费力?是否有“埋头拉车不看路”之嫌?现今的人们说您不合时宜了。人们更注重效益,要看投入与产出是否划算,不会那么惨淡经营,不会干那种虚无缥缈、回报缓慢之事。

    您日间临帖,夜间以指画被,甚至在妻子背上画字,妻言“人各有体”。于是您想到风格问题。如今有人觉得您好笑。因为在这一点上,今人比您的悟性似乎更高,刚刚临帖,管它入之深浅,得赶快自寻风格,以免陷入他人泥潭不能自拔;管它剑拔弩张、瑟缩委顿什么的,只要能吸引眼球,具备视觉冲击力就是好的,就要守住。

    您爱鹅养鹅,时常书写“鹅”字。有老妪卖扇不成,生活无着,您写上“鹅”后,购者如云。今人太忙,没有闲情逸致养鹅养鸡养鸭什么的。今人自己写字自己卖,谁的地位高,谁的关系广,谁的字就卖的好,口袋就圆就鼓,说话也就神完气足,哪管其它。

    您坦腹东床,不免有摆架子之嫌,缺乏谦虚与稳重精神。您对上门招亲者尚且如此,那哪成呢?现在人们忙着送礼,忙着请客,忙着公关,忙着出名。对上级、对领导点头哈腰,唯唯诺诺;对书法展赛评委更是投其所好,恭敬有余。

    您说学习书法不能单打一,认为“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这早已被人抛弃。人们认为现在社会分工更细了,书法家就是书写家,只管写字好了,写字之外事该由别人去做好了。

    请您不要说我心眼小,说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更不要说我打小报告。因为这类事情,今人干得津津有味。但不管他们怎样飞黄腾达,在我的眼里总有些看不顺,觉着别扭。我甚至想用急功近利、浮躁轻狂、咄咄怪事之类不好的词语来形容这些。请问老人家,是我不合时宜,还是有些人出了问题?

    我只顾自己说得尽兴,滔滔不绝,待抬头看时,发现您眉头紧锁,银须颤动,面色如灰,似有不快。我只得赶快打住。

    早上,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一身冷汗。
 

Tags:王羲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